在SMT貼片加工的世界里,物料質量是成敗的第一道關。無論設備多先進、工藝多精湛,如果源頭物料有問題,后續努力都可能白費。因此,專業的來料檢測(IQC) 絕非簡單的“簽收”,而是一套嚴謹、細致的科學流程。它具體包含哪些關鍵步驟?我們拆開來看:
一、入場初篩:單據與包裝核查
-
核對“身份”: 首先確認送貨單信息是否與采購訂單完全一致,杜絕“發錯料”。
-
包裝“體檢”: 檢查外包裝是否完好無損,標簽是否清晰、完整、無涂改。潮濕敏感元件(MSD)的密封包裝和濕度指示卡狀態是重點。
二、實物“驗明正身”:外觀與基礎規格檢驗
-
肉眼“找茬”: 對PCB和元器件進行目視抽檢或全檢。重點看:
-
PCB: 板面清潔度、劃傷、凹坑、阻焊油墨覆蓋不良、字符模糊、孔內銅層異常、明顯翹曲變形。
-
元器件: 本體破損、引腳氧化/變形/共面性差、標識模糊/錯誤/缺失、封裝尺寸明顯不符、有翻新或打磨痕跡。
-
-
“尺”量標準: 使用卡尺、千分尺等測量關鍵尺寸如PCB板厚、外形尺寸、孔徑;元件長寬高、引腳間距。特別是精密連接器、BGA的球徑/間距必須符合圖紙要求。
三、深入“探秘”:關鍵特性與性能測試
這一步需要借助專業儀器:
PCB深度體檢:
-
線路通斷/絕緣: 用飛針測試機或專用治具,快速檢測線路是否存在開路、短路。
-
阻抗控制(高速板): 使用阻抗測試儀抽查關鍵信號線阻抗值,確保符合設計。
-
可焊性測試: 模擬焊接條件,檢查焊盤、孔壁的上錫能力和潤濕性,避免拒焊風險。
-
表面處理分析: 檢查沉金層厚度/均勻性、OSP膜是否均勻完整、噴錫平整度等。
元器件“真偽”與性能驗證:
-
電氣性能抽測: 用萬用表、LCR表等基礎儀器抽檢電阻阻值、電容容值/損耗、二極管極性/壓降等基礎參數。
-
IC真偽與功能(高風險/高價值料): 可能使用編程器讀取器件內部標識碼、進行簡單功能測試,或借助X-Ray檢查內部結構、綁定線,鑒別Remark芯片。
-
批次一致性: 對同一料號不同批次的物料進行關鍵參數對比,確保性能穩定,避免批次差異導致生產波動。
四、文檔歸檔與放行決策
-
記錄留痕: 詳細記錄檢測項目、結果、使用的儀器、檢測人、檢測日期。不合格品拍照留證。
-
判定放行: 根據抽樣標準和檢測結果,清晰判定:合格接收、特采(有條件接收)、退貨或隔離待處理。不合格報告需及時反饋給采購和供應商。
-
合格標簽: 對檢驗合格的物料貼上IQC PASS標簽,標注批次號、檢驗日期,方可進入倉庫或投入生產。
為什么IQC如此重要?
它像一道堅固的防火墻,把潛在的質量風險擋在生產線之外。嚴格的IQC不僅能避免生產中斷和返工損失,更能確保最終PCBA產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,是高品質SMT加工不可或缺的步驟。選擇重視IQC細節的合作伙伴,就是為您的產品上了一道“源頭保險”。
如果您有SMT貼片加工的需求,歡迎隨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為您提供詳細的方案和報價。